国内退役飞机的处理方式有哪些?-退役飞机

发布日期:2025/11/4

国内退役飞机的主要处理方式一 常见处置路径
  • 转售或转租:在达到经济寿命前,整机出售或转租至需求更旺盛的市场,常见于非洲、南亚等地区,以延续使用价值。
  • 封存:短期或中长期封存,等待市场回暖、法规变化或再次启用。
  • 客改货(P2F):拆除客舱设施、加装货舱门与加固结构,转为货运飞机继续运营。
  • 拆解与航材循环利用:优先拆下发动机、起落架、APU、航电等高价值部件,经检测取证后回流二手航材市场;机体材料分类回收。
  • 教学与科普展示:进入航空院校用于机务/乘务教学,或捐赠/展出于博物馆、科普基地
  • 文旅与体验改造:机壳改造为模拟驾驶、科普餐饮、主题娱乐等综合体。
  • 拍卖:通过资产平台公开处置,适合特定资产,但大型机型“围观多、成交少”。
  • 改装为特种用途:如消防演练、应急演练等专业场景使用。
二 拆解与循环利用流程与指标
  • 前置评估与方案定制:依据随机档案、维修记录与部件编码评估资产价值,制定拆解路径。
  • 环保排油与危废规范处置:按环保要求排净油液并合规处置污染物。
  • 拆解顺序与适航管理:通常“先拆值钱件”(发动机、起落架、APU),其余系统件分类拆除;可用航材经适航维修与取证后回流市场。
  • 材料分类与回收:铝、钛、铜等金属分类回炉;碳纤维复合材料为难点,需专门技术提升回收率。
  • 周期与回收率:平均拆解周期约8–10周;行业普遍回收利用率约60%–70%,国内示范项目已实现约90%+(如空客成都A330-200项目)。
三 典型项目与案例
  • 空客(成都)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:首架A330-200实现约91%回收利用率,铝合金回炉、复合材料再利用,形成“设计—制造—运营—退役—再生”闭环。
  • 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:退役A330-200机壳经水路+公路运抵后改造为文旅体验综合体,展示“飞机上公路”的末端处置创新路径。
  • 南航贵州公司737-700拆解出1007个可再利用零部件,全流程约20余天,体现规模化拆解的工程组织能力。
  • 东航安徽分公司A320拆解预计35天、投入8400+工时,计划拆下1200+部件,推进航材循环与绿色处置。
四 政策与产业趋势
  • 适航与规范:民航局发布AC-145-017《航空器拆解》2019-04-22),明确拆解部件返回使用的管理要求,支撑行业规范化发展。
  • 基地与能力:国内拆解与回收能力加速完善,早期如哈尔滨中龙飞机拆解基地(CADC,2018)等,推动产业链向末端延伸。
  • 市场空间:未来20年中国预计有3000+架飞机进入老龄化,拆解、二手航材与“客改货”等后市场迎来增长。
  • 金融与平台天津东疆打造保税飞机资产管理体系,支持退租处置、再租赁与改装再租赁;厦门自贸片区研究出台二手飞机交易支持政策,最高每架20万元奖励,促进交易与拆解、航材租赁等环节联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