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前期准备:运输与场地改造
退役飞机改造为摄影基地的第一步是解决运输难题。由于退役飞机体积庞大(如空客A330翼展约60米、总长58米),需采用“公路+水路”组合运输方式:先通过大件运输企业将机壳运至长江口岸,装船经海运至目标港口(如天津港),再用公路运往最终场地(如东疆综合保税区)。运输过程中需多部门协同(文旅局、交警、码头、文旅集团),确保安全。到达场地后,需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地面硬化(防止机身陷入松软地面)、水电管网铺设(满足照明、空调等需求)、登机梯采购(方便游客进入客舱)及最佳观赏位置调整(如民航博物馆将A310移动180米至展厅外侧草坪)。
2. 主体结构保留与安全性加固
改造需兼顾航空文物属性与结构安全。对于仍具备展示价值的部件(如机翼、尾翼、机身框架),保留原始结构以保留飞机的历史记忆;对于老化或损坏的部分(如蒙皮、内饰),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(如碳纤维、铝合金)加固,避免后续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。例如,民航博物馆的A310改造中,保留了机身的原始框架,仅对部分老化板件进行更换。
3. 功能分区设计与互动体验植入
根据摄影需求与文旅目标,将飞机划分为多个互动体验区,提升摄影场景的多样性与趣味性:
-
驾驶舱科普区:保留原驾驶舱的仪表盘、操作杆、双人制玻璃化座舱等元素,让游客/摄影师拍摄到真实的飞行操作场景;
-
客舱结构展示区:通过安装透明材质(如亚克力板),让游客清晰看到机翼承重结构、线缆走线、客舱内饰布局(如行李架、座椅轨道),满足科普摄影需求;
-
未来客舱体验区:展示航空新材料(如轻质合金、智能玻璃)、人体工程学座椅(如可调节头枕、腿部支撑)等前沿技术,为摄影提供科技感场景;
-
娱乐休闲区:在客舱内设置咖啡吧、拍照打卡点(如模仿飞机起飞时的“舷窗视角”布置灯光),结合餐饮、文创销售等功能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
4. 文化元素融合与主题定位
为提升摄影基地的文化内涵,需融入航空历史与科普元素:
-
展示飞机历史资料(如中国民航接收首架空客A310的仪式照片、机型演变历程),通过图文展板、多媒体设备(如屏幕播放飞行模拟画面)呈现;
-
结合当地文旅特色(如固原双泉村的生态乡村景观),将飞机与周边环境结合(如在飞机旁设置田园步道、花海),打造“航空+乡村”的独特主题,吸引亲子、航空爱好者等客群。
5. 持续运营与经验推广
改造完成后,需通过主题活动与运营管理保持吸引力:
-
定期举办航空科普讲座、飞行员体验营、摄影比赛等活动,吸引回头客;
-
总结改造经验(如民航博物馆的“A310活化利用经验”),推广至其他退役飞机(如计划将经验应用于更多民航遗存遗迹),推动退役飞机“变废为宝”,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