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拆解前准备工作
退役A320起落架拆解前需完成多项基础准备,确保作业安全与规范:
- 工具与资料准备:收集专用拆解工具(如千斤顶、特制套筒、扭矩扳手等),并核对工具清单;准备A320机型起落架拆装手册、工卡及适航指令文件,作为操作依据。
- 安全防护:作业人员需穿戴完整个人防护装备(安全帽、防护手套、护目镜、安全鞋),现场设置“禁止通行”标志,清理无关物品,避免干扰。
- 系统隔离:断开起落架与飞机的液压、电气连接(如液压管路接头、传感器线路),释放起落架系统压力,确保无残余能量;使用支撑设备(如轮挡、千斤顶)固定机身,防止拆解过程中机身移动。
2. 起落架拆卸核心步骤
起落架是飞机的“腿脚”,承担支撑与减震功能,拆解需严格遵循“从外到内、从附件到主体”的顺序:
- 千斤顶顶升机身:使用三个黄色千斤顶支点(分布于机身底部指定位置),缓慢顶升机身至机腹与地面腾出约1米空间(刚好容纳人员蜷缩进入),确保机身稳定(千斤顶需放置在平整、坚实地面)。
- 分离起落架与机身:人员钻入机腹下方,使用套筒扳手拆卸起落架与机身的固定连接螺栓(通常为高强度合金螺栓,需按对角顺序松卸,避免机身受力不均);螺栓拆卸完成后,缓慢降下千斤顶,使起落架与机身完全分离。
- 部件逐级拆解:起落架拆下后,进一步分解为减震支柱(含液压油与氮气)、阻力支柱(连接机轮与减震支柱)、作动筒(驱动起落架收放)、前轮转弯系统(控制机轮转向)等部件;每个部件需单独标记(如“左起落架-减震支柱-编号XXX”),避免混淆。
3. 关键注意事项
- 紧配合部件处理:起落架各部件多为“紧配合”(如减震支柱与活塞的配合),需使用特制拉马工具(如液压拉马)拆卸,严禁强行敲击,防止部件变形或损坏。
- 力矩严格控制:螺栓紧固需严格按照手册规定的扭矩值操作(如起落架连接螺栓扭矩通常为200-500N·m),使用扭矩扳手校准,避免过紧导致部件开裂或过松引发安全隐患。
- 污染防控:拆解过程中,液压油、润滑脂等污染物需用吸油棉及时清理,集中收集至密封容器中,避免泄漏污染环境;废油需交由有资质的回收机构处理。
4. 拆后处理与再利用
-
部件检测与修复:拆卸后的起落架部件需进行全面检测:
- 外观检查:查看是否有裂纹、腐蚀、变形(如减震支柱表面是否有划痕);
- 尺寸测量:使用量具(如千分尺)测量关键尺寸(如活塞直径、油缸内径),判断是否符合适航标准;
-
功能测试:对液压作动筒进行压力测试(如测试作动筒伸缩时的压力变化),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。
符合要求的部件需进行修复(如清洗、除锈、更换密封件),并贴上可追溯标签(包含部件名称、原飞机编号、拆解日期、检测结果、维修人员信息)。
- 流向与价值:修复合格的起落架可作为二手航材,进入航空市场重新销售(如二手起落架价格约为新品的30%-50%);无法修复的部件则进行报废处理(如金属部件可回炉冶炼,橡胶部件可回收利用)。
5. 安全与合规要求
- 人员资质:拆解人员需持有民航局颁发的飞机拆解人员执照,并接受过A320机型专项培训,熟悉起落架结构与拆装流程。
- 手册遵循:全程严格按照《A320起落架拆装手册》《航空器拆解管理规范》(如民航局AC-145-017咨询通告)操作,每一步骤需记录在案(如拆解时间、人员、工具使用情况),确保可追溯。
- 环境保护:拆解现场需配备废油收集桶、垃圾袋等环保设施,避免污染物扩散;废油、废电池等危险废物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,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要求。